不同時期,不同需求

慢性腎臟病飲食 (未洗腎)

洗腎飲食

補充優質蛋白

蛋白質的來源最好有一半以上來自優質蛋白 例如:雞、鴨、魚(海鮮)、豬、牛、羊等肉類
及黃豆製品,其餘蛋白質則由五穀類、蔬菜、水果來提供。適量蛋白質攝取避免大魚大肉。
另外避免食用低生物價蛋白質含量高的植物性食品, 例如綠豆、紅豆、蠶豆、豌豆仁等豆類。
堅果類的花生、瓜子、核桃、腰果、杏仁等。

足夠的熱量

如果熱量攝取過低時人體會分解體內蛋白質反而造成尿素氮過高,所以不須刻意節食。慢性
腎衰竭病人應攝取足夠熱量,以維持理想體重。冬粉, 蘿蔔糕、水晶餃米苔目, 米粉, 玉米粉,
地瓜粉都很適合高熱量低蛋白質的食物的補充。若貧血,病人可以食用紅肉(牛肉、羊肉),但是量不宜過多。

限制磷離子

早期適當限制飲食中磷含量,可延緩腎功能的衰退,並預防腎病變的發生。少吃乳製品、
全穀雜糧、糙米、杏仁果、開心果、腰果、核桃、花生、黑豆。

限制鉀離子

腎功能下降導致排鉀能力減弱,為避免高血鉀,需注意避免食用高鉀食物。蔬菜可以切小段
後用滾水燙過撈起再以油炒或拌。避免食用湯汁、菜湯、精力湯及生菜。避開食用高鉀水果,如奇異果、楊桃、木瓜、哈密瓜、草莓、香蕉、小番茄。

限制鈉離子

攝取過多鈉會造成水腫、 高血壓或心臟負擔,每日建議攝取的鹽量約為 6 公克。避免加工
類食品,如醃製品、罐頭食品等。

好米好油

米飯、麵食中含有一些蛋白質,低氮澱粉做成點心可以降低蛋白質攝取,並可增加熱量補充,也可減少含氮廢物產生,減輕腎臟負擔。腎友攝取的蛋白質量減少,因此不需要再嚴格限制油份攝取,以植物油較好。

充足的蛋白質

洗腎時易有胺基酸及蛋白質流失,故應提高蛋白質攝取量,幫助修補組織維持肌肉強壯。攝取來源最好是動物性蛋白質,如:蛋、魚、牛肉、豬肉、雞肉、牛奶等。

 

充足的熱量

足夠熱量的維持可以增加腎友的抵抗力,及避免肌肉組織的分解,若熱量不足,體內蛋白質會自行分解,導致血液中尿素氮及腎毒素增加,加重腎臟的負擔。

 

少鈉少鉀少磷

腎功能不全時無法排出過多鈉離子,易造成高血壓、水腫、肺積水、心衰竭,對鈉的攝取需嚴格控制。低鈉鹽因鉀離子含量極高,洗腎病患食用一般鹽即可。

參考資料:

國民健康署慢性腎臟病健康管理指南

 

 

 

 

 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